PS
一篇 比較 "批判性" 的文章。
我還沒看這戲。感覺文詞頗帶主觀偏見。這位先生即使看了這部戲,像似帶著既定成見的眼睛在觀賞,並未融入或以客觀的心態。
不過,還沒看的我,亦不便以作者的文字妄下評語,先保留所有看法和意見,等我看了之後,再做評斷。
2012年11月11日23:39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黄杰
http://yule.sohu.com/20121111/n357293190.shtml
搜狐娱乐讯 (文/黄杰) 开着哈雷摩托车,头戴雷朋墨镜,无论战场如何残酷血腥,主演始终保持着发蜡厚重的酷帅造型;哪怕举着炸药包,依旧能够从血泊里顺利归来,就像开着无数外挂的不死之身——没错,你看到的不是港台英雄主义的漫画,是这部名叫《向着炮火前进》的电视剧。
《向着炮火前进》雷爷style
来自台湾的导演林建中曾总结经验:“充分借鉴‘好莱坞爆米花电影’的创作经验,按照商业类型片的模式打造电视剧”——前作《铁血使命》(原名:女子拆弹部队)获得过收视与点击意义上的成功;但当这一模式继续延续到《向着炮火前进》时,却并未获得期待中的热烈反响。
目前,这部由吴奇隆、甘婷婷主演的“另类抗战剧”,已在江苏卫视黄金档恢复播出,收视率稳居前茅;但其在互联网上的点击率,却始终不敌争议声来得猛烈。
主演吴奇隆自称“雷爷”,剧中极尽卖萌耍宝之能事
角色:向漫画+言情取经
好莱坞喜欢从漫画中获取灵感,超级英雄多有漫画原型,如蜘蛛侠、蝙蝠侠、绿箭侠——这个英雄是不完美的,但是总能在关键时刻死里逃生,拯救世界。同时还需要有几个亮眼的配角,要么个性另类,要么身怀绝技。
“土匪”雷子枫(吴奇隆饰)就是这样的漫画式英雄。毫不客气地说,他的造型灵感,或许就来自于某部漫画:永远抹着厚厚发蜡的飞机头、皮衣、摩托车,无论身处什么场景,保持酷帅的造型,始终是此角色的第一要务。当然,他必须能够时时死里逃生,还能够与个性美女斗智调情。时时蹦出的港台普通话,更加深了这种“鹤立鸡群”的突兀感。
他的战友们,也像漫画里的N号人物一样,性格迥异且身怀绝技:17岁的石敢当跑起步来风一样快;二当家阿福,长年累月穿着风衣一言不发只做冷峻状,耳朵上还缀着耳钉;绯闻女友上官于飞丝毫不逊“猫女”,掌握多国语言,还能过目不忘。
这与导演林建中的前作《铁血使命》(女子拆弹部队)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这部剧里的五位抗战霹雳女娇娃,要么傲娇、要么冷艳、要么萝莉、要么妩媚,多变的造型充分预言了90年代的广东风情;技不压身也是形容她们的:要么过目不忘,要么百步穿杨,要么善破密码,要么最识火药。
对港台通俗文化稍有印象的人,应该不免会想到一系列港台的漫画和黑帮言情小说,各种角色设定,能与N多作品对号入座。自《永不磨灭的番号》后,李大本事式的“草莽英雄”充斥荧屏;现在,抗战剧走到了漫画化英雄的新时代:英雄愈发不需问来路,绝技愈发勿用问出处。个性鲜明,强烈、简单、夸张的技法,让他们在被观众一瞬间就记住之余,也被扣上了“超现实”的帽子。
剧中的主演犹如有着铜头铁臂一般,能打更能挨打
剧情:故事比逻辑重要
持一把加特林,就能有无限量的子弹不停扫射;备受拷打,嘴都被缝成香肠,依旧能够安然无恙地逃脱——发生在传统的国产电视剧里,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剧情;但若是以“漫画”的逻辑,又显得颇理所应当。与此同理的场面还有:土匪窝里的“三当家”猴子使两把“圆月弯刀”,居然能够以一敌十,三两下干掉持枪的成群日军;关键时刻,雷子枫往往能使出“小雷飞刀”(导演在此处运用了大量动漫般的特写镜头)一招制胜,令人瞠目结舌。
逻辑是这部剧里最不可得的东西。前一秒,我方还在为弹药即将用尽忧愁,下一秒歼灭敌军后,画面竟然是同志们礼让我方最后一颗手榴弹,叫观众如何不为主角们的智商着急:“亲!地上全是装备,赶紧捡吧!”与此类似的还有,画面显示,敌军已经对我方形成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圈,我方仅剩6名战士+1名女主角——鉴于女主角必活这条真理——她果然从这样没有几乎缝隙的围剿圈里,找了一条路不被察觉地滚下了山坡逃生。
令人同样为角色智商着急的经典段落还有:持枪的数十敌军将我方独立团团长逼至山崖,只为要他手中举着的密码本,来回数次“交出来——休想”这样的对白后,敌军开枪击毙他的两个战士作为威胁和警示,这时大概所有观众都忍不住想大吼一声:“你直接把他枪毙了,不就拿到密码本了吗?!”基于以上事实,我们几乎可以大胆地下这个结论:只要能把故事接着往下编,此剧演出什么桥段都完全有可能。
剧中的爆破特效较其他战争剧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所长:劲爆画面升级可看性
事实上,对这样一位来自台湾的导演,导得一部由港台演员主演的抗战剧,有太多真实性和情怀性的要求,确是比较苛刻的要求。若抛却这些,以一部纯粹电视剧的角度看,该剧也可以提供另一种层面上的学习样本。
简洁的叙事、不时出现的小幽默、突破尺度的打斗场面都显示着它的特别——这是港台导演给抗战剧注入的新元素。不那么拖泥带水,整体氛围不那么板正,都是港台导演的优势,恰好也贴合了如今抗战剧的趋势:比如雷爷一炮把日军飞机打下来,石敢当以为是自己一枪的功劳,就是用巧合产生的幽默感,也轻轻松松地捏合了三条叙事线索。
众所周知,港台导演一直非常重视可看性。不可置疑的是,林建中认真拍了,吴奇隆卖力演了。战争场面上,该剧给了贴身肉搏和血腥暴力一定的空间。人物塑造上也为了可看性有许多夸张的成分。比如阿福的枪法。同样是革命历史题材,内地导演可能会更侧重政治立场和一支队伍的传奇,而由港台导演来拍就会更侧重个人传奇和人物情感。
有所短:后《番号》时代应有度
在《永不磨灭的番号》播出期间,剧评人肖复兴曾发出过一句箴言:“如此抗战,何须八年”——细读其原文,并非意在指摘“番号”,而是对这类现象提出隐忧和警告。如今再阅,确实振聋发聩。在后《番号》时代,不仅仅《炮火》,一半以上的抗战剧,主角出身草莽或江湖,身带匪气痞气,胸怀绝技;有些剧甚至连名字本身就极为“特别”:《我和我的土匪奶奶》《尼姑排》《和尚连》……敌军的智商似乎永远都在70以下,任我们的英雄玩弄于股掌之上,末了还得赞叹声:“中国人太狡猾了!”
从目前播出这类剧质量上来看,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它们并未读懂真正的《永不磨灭的番号》:比起这部经典作品,它们缺情怀,缺悲怆,缺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和苍凉;即使比同样匪气十足的《雪狼谷》,也少了男儿铁骨铮铮保家卫国的豪气。“番号”拓宽了抗战剧的“可看性”,将荒诞与悲壮极好的结合,带着“黑色幽默”的气质——后来者不应仅仅只学到其好看的皮相,更需学到其风骨,至少,创新和天马行空,还应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