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2006-12-18] 「張之亮」《墨攻》轉戰內地海闊天空
[打印本頁]
作者:
時光機
時間:
2011-4-27 20:05
標題:
[2006-12-18] 「張之亮」《墨攻》轉戰內地海闊天空
主題 : 「張之亮」《墨攻》轉戰內地海闊天空
日期 : 2006/12/19 10:51:02
作者 : 文汇报专访
「張之亮」《墨攻》轉戰內地海闊天空
2006-12-18 文汇报专访:
以《籠\民》、《飛躍黃昏》兩次橫掃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張之亮,在香港電影界佔據著重要席位。他執導的影片是反映生活現實又具內涵的文藝片,在主流市場與非商業性之間遊走。但自從《慌心假期》和《自梳》等片後,我們發覺張之亮好像消失於香港影圈,直到《墨攻》上映他才重新在香港曝光,問張導演為何如此?他竟給了我一句很震撼的對白:「我不喜歡香港,現時是北京加拿大兩邊走,很少留在這裡。」張之亮坦言,他的事業基地已轉移到北京,皆因早在北京成立了製作公司。
作為在香港電影圈成長的導演,講出這番話肯定是隱藏了一份極度失望。「其實是有少許逃避。香港社會生活壓力太大,不喜歡那種唯利是圖、物質主義的價值觀,所有東西都和商業掛鉤,文化價值觀也扭曲了,這種環境不適合文化創作。作為文化創作人需要淨土,需要空間,在北京我找到了。以前人們常說大陸封閉,文化人受壓迫,審查也很嚴厲,我可沒有這種感覺,反而覺得大陸對我而言發展與創作空間更大、更好,內地題材對港台導演是塊嶄新的可發揮領域。」
集資路途殊不易
---------------
張之亮指他的拍攝題材不是搞政治,而是找尋身邊被人遺忘了又值得歌頌的人和事,在冷漠的世界尋找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很值得讚美。「我看過一個故事,有個民警拘捕了犯法的媽媽,但又幫她養大女兒,這類充滿人情味的故事內地有許多題材,在香港是無法找到的。國家電影局又鼓勵創作正面電影,例如《墨攻》初期是被視為商業片,當他們知道主題是宣揚非攻兼愛,商業化中浸透中國文化,覺得很好,從而將影片視作主旋律電影來推動。這是一種肯定和鼓舞,對導演實在是很大的滿足感。」
其實張之亮很早就開始在內地拍片或者投資,他與好友黃建新曾投資監製了《背靠背,臉對臉》等片,拍攝《自梳》時也是到內地取景。真正將事業基地轉移至北京,是替《墨攻》籌集資金的過程中促成,幾年前因要融資張之亮便到各地尋找投資者。「我去過韓國、台灣、新加坡、泰國甚至荷里活集結資金,頭幾年基於古裝片《刺秦》的國際發行不利,導致無法回本,令香港的投資者也怕了,表態戰爭片應交由荷里活拍攝。至於東南亞則對香港導演駕馭戰爭片的能力相當懷疑,使集資過程一直都不順利,直到02年返回內地設立公司繼續找老闆。在這段時間我也要做其他製作,亦因這樣漸漸建立了關係,開始覺得在北京找到立足地。」
遇挫折幸逢奇隆
----------------
大家應知目前有不少影視製作,資金是來自內地的,甚至由內地資金作堅強後盾,不知張之亮認為兩地老闆哪邊難應付些?他道出很老實的心底話。「各有各啦,我在內地遇過很好的,例如《墨攻》,華誼兄弟的老闆就很相信導演,不會干涉創作 ,然而也有很差的人,為了錢人性扭曲,樣樣講錢言而無信。有些製片人答應了的承諾沒有兌現,還將你的作品剪到亂七八糟令人傷心,所以好的投資者確是不多。」
張之亮在內地發展數年,其實也有不少辛酸史。「記得02年為了替《墨攻》融資,在內地遇上一位老闆,對方答應支持我,但去到杭州他要我先幫手拍套電視劇。結果我便組班,請齊演員與工作人員過來,他才說沒有足夠的錢,原來他也是靠借錢開戲。當時工作人員要打他,我很擔心又不可置諸不理,最後便隻身找台灣人投資以完成整套劇,發放其他人酬金但自己卻人工都賺不到,更遑論為《墨攻》融資的事。」
「後來原本有間地產公司願意支持,可是因宏調又不成事。當時真的很心灰意冷,反覆問老天為何想拍些好質素的電影,仍要吃那麼多苦? 幸運\地當時認識了吳奇隆,他不斷支持及鼓勵我別輕易放棄,認為我是行的,我們還成立了稻草熊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專注製作的事 。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國際影壇大獲成功,這成為《墨攻》融資的重大轉機,香港投資者江志強重拾拍攝中國古裝片的信心,給予我差不多整部片三分一的資金, 再加上劉德華的答允,令韓國、日本與內地投資者投下信心一票。」
互補長短求出路
----------------
那麼,在內地拍片難適應嗎?張之亮認為內地與香港除了工作的節奏和重心有所區別外,主要還是行政與人事方面比較累,在內地拍片要很小心謹慎,因為有審批界限不能違規。幸好拍《墨攻》時有黃建新幫忙解決許多問題。
娛樂圈總有為名為利明爭暗鬥的事,即使是海外或內地亦無例外,張之亮這幾年可謂見盡人生百態。「內地台前幕後的人都有良莠不齊,有些所謂大腕演員在片場態度毫不認真,有些博出位的新人又嘻皮笑臉,男女都可為名利不擇手段,出賣自尊,看得人很不舒服。有人為了錢可放棄做人的尊嚴,但我不行,雖然英雄莫問出處,但總要面對自己,不應放棄價值觀,應做些值得人尊重的事。」
內地與港台影人,到底應從哪方面互補?張之亮有感內地現在很缺少城市電影,像馮小剛和張藝謀\的電影,都能清晰地看出地方特色,但卻沒有城市感覺。港台導演到內地要開始新的嘗試,學習語言、節奏及價值觀,彼此也要尊重對方的創作觀點,否則就不會欣賞別人的成果,無法共同開發市場潛力。
不敢壞少林名聲
----------------
除了電影外,張之亮近年亦首次執導內地劇集,未來還會有《少林僧兵》。對此張之亮看似有點無奈:「在等待《墨攻》融資期間,我也要生活,所以受邀拍攝電視劇《七劍下天山》。亦因為中間有檔期,便拍了《絲路豪俠》,結果和吳奇隆成為好朋友,隨後也答應奇隆擔任他主演那部《鐵拳浪子》的藝術監製。」
那《少林僧兵》何時開工?張之亮說:「暫時未定開拍日期,因劇本尚未成熟。我堅持絕不可以輕率,《少林僧兵》是少林寺首次自行推出的影視作品,他們交這麼大的責任給我,所以我要特別小心處理,如果準備不足就開拍,很容易令他們蝕本之餘還壞了聲譽,做人不可只顧自己的利益。」現時不少老闆投訴,一些製作人不理預算亂花錢「拍死老闆」,難得他如此有良心,處處為老闆著想。
張之亮如此重視《少林僧兵》,全因它是由當年執導電影《少林寺》的張鑫炎幫手穿針引線,能獲此大任張之亮也深感榮幸。這齣劇故事講述明朝嘉靖年間,少林僧兵抗擊倭寇的真實記載,表現了武僧在國家危難之際,甘於灑熱血,捨生取義。
此外,張之亮兩年前亦開始與日本手塚治虫公司,合力製作卡通片《肩上的蝴蝶》,主題是講忠誠\的故事,他想小朋友透過卡通片明白忠誠\的重要。目前《肩》仍在製作階段,估計再過三年才告完成,回報也得等待數年,如此長線投資實在不似「急功近利」的電影人所做的。張之亮卻說:「我在內地住過一段時間,發現小朋友很慘,沒有適合的卡通片看,於是便著手去幹吧。」張之亮轉戰內地果然海闊天空,電影、電視劇和卡通片同樣也會涉及。
經過十年等待,張之亮把讓自己很感動的漫畫《墨攻》搬上銀幕,然而在他心目中還有一套戲很想拍,那便是有關中國勞工在加拿大修建鐵路的故事。「已經等了十五年,不過我還在等……很多人對這個題材不感興趣,可是我在加拿大這些年頭,看了很多亦了解很多,實在希望這部電影能拍得成。」
張之亮熱愛電影,因為電影帶來快樂,讓他去到很多不同的地方,接觸很多不同的人,看見很多東西,還給他很多榮耀!它讓張導演有種使命感,雖然偶有失落、挫敗,但卻使他覺得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做點事情,找到人生在世的意義,所以倔強的他仍會繼續拚下去。
後記
====
與張之亮十年不見,聊起來話題多到簡直是欲罷不能,內容也是數千字都寫不完。雖然這幾年他為《墨攻》吃盡苦頭,但留給筆者的感覺是對電影的愛仍是那麼堅定,他說電影行業是需要保護,他要感激所有真心熱愛電影的人,感激江志強、劉德華,不只是支持他,更重要是肯為電影行業做事。而他也把自己奉獻給電影,赤子之心始終不變。
歡迎光臨 隆之傳奇新版論壇 (http://snowblue.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