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選秀。是這故事“起、承、轉、合” 中, 其中一個重要環節,若曦入宮,算是序幕已備,故事要真正開展了。
喜歡開頭 康熙和四位阿哥的這一段簡短的對話。有意思。
一,大過年的,在康師父心情極好之下,四阿哥卻心急地詢問 “山東治河工程” 。。,個人感覺在康熙面前,四阿哥難得會主動說些什麼,這一次、這樣的大節日,他劈頭就焦慮而關切著大雨引發洪澇的問題,反倒是以愛百姓聞名的康熙卻阻止他往下說,談起 “選秀” 來了。
(有一點兒 “諷”,是否也意味著康熙真的 “老了”?老人家總愛人報喜不愛聽煩心事,尤其是大過年。)
二,康熙談著選秀,又點名若曦來說項,還說道:“這小孩挺聰明的”。。,簡直是故意引著這四位阿哥遐想連篇、心驚擔憂哦。看著四位阿哥各有心事害怕尋思的表情,真真是有意思啊!(我壞心腸)
因權依勢,攀緣謀合,這些種種各方勢力的角力,幾乎是宮廷劇必備的啦。
選秀也是,這算是很溫和的一場角力了,因為勢力不相當,明慧-明玉-慧妃,顯然勢弱了多,敵不過四、八、十三和十四咩。
兄弟倆不謀而合地前後腳來求額娘這一段。其實是刻劃很深,也極 “刻意” 的對比表現方式。
德妃娘娘,估計應該算是戲份很少但有重要性的配角。
為若曦請求的這一幕。一開頭,就把他們三人母子關係的親、疏、冷、暖差異,對比的如此強烈、印象深刻、昭然若揭,倒是讓人看的倒吸一把伶伶的寒。
雖然台面上談論的是若曦的事,是同心同調和諧狀,映射出來的效果卻是四阿哥和十四被自己額娘兩面對待的殘酷。
不舒服的感覺一直讓我無法專心于聽他們談論的事情,無法把心思放在若曦選秀的事情上,而是縈繞著、遙想著~在雍正登基之後,德妃一直到死都不願意承認 “皇太后”這樣的身份。。。那是很痛徹心扉的一幕。
看著十四,人高馬大,塊頭比四阿哥粗獷了一些,卻在自己額娘面前撒嬌裝小。。,呵,怎麼看怎就一個怪字。
母子二人在四阿哥面前,一面有所顧忌地時而瞟向他一眼,一面又要如親暱的慈母與黃縧稚子一般說笑。。。
如此強烈的反擺效應。讓人不得不把所有的目光,隨著四阿哥的表情反應游走。他的淡定,以及時而垂瞼、時而注視他二人的從容自若~這樣無任何一絲半點的不滿與憤恨情緒。
如此地習以為常,卻讓看戲的人在心中漾開一層懣懣的疼、讓自己的情緒隱隱地在心尖上更加劇烈不能平的起伏著。
這是歷史的實情嗎?若果是,那麼怎能不讓人連想這其中有些什麼故事?
不論如何,對自己不善討好撒嬌口拙沉靜的兒子,如此地虛偽應對,又故意縱溺偏心於另一個兒子,真只能說:這個額娘,不但心狠而且殘忍。
不過,這四阿哥真是夠冷靜。
不僅是將自己的情緒包裹的滴水不露。更進一步還因為十四,順勢多要求了一件事~把若曦留在自己額娘這一邊,以便日後的安排。
要論悟力、權謀和智慧,四和八才是相匹敵的高手。
--------------------------------------------------

笑者越得意開懷,看者越難受。極度不平衡的母子關係圖

不過,這張的表情外形真是各種美,散發出的氣韻更是光芒耀目。怎地這個額娘有眼無珠呢? 對這個兒子各種反感,太詭譎
and
我其實已經明白了為何某人特重視這部戲,簡直是把骨血都摻進這個角色裡來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