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劇:李尋歡模式+楚留香精神的俠盜傳奇

作者:Rena

 

 

電視劇《蕭十一郎》播出之後,很多人對編劇提出質疑,認為將古龍原本滄桑深刻的作品改編成現在這麼青春燦爛,幾乎成為一部“古裝偶像武俠劇”,實在難以認同;更嚴重一點的指責是亂改原著,卻沒能體會到古大俠的創作初衷。我以為,後一點的批評對編劇是不公平的;編劇實際上是在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發掘、去詮釋《蕭十一郎》的。

 

一、李尋歡模式

 

原著的蕭十一郎,延續了李尋歡模式,總離不開悲苦的意味。書中的男主角都愛上了一位著名的高貴淑女,然而這位淑女卻有著世人豔羨的似乎美滿的婚姻。愛情與禮教相碰撞,愛得艱難又痛苦。

 

李尋歡模式,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江湖的虛偽性。越是道貌岸然的大俠君子,越做卑鄙齷齪之事。例如下面李尋歡對阿飛的說話頗是意味深長。

 

李尋歡道:“一點也不錯,只要你肯將出風頭的事都讓給這些大俠們,這些大俠們就會認為你少年老成,是個可造之才,再過個十年二十年,等到這些大俠們都進了棺材,就會輪到你成名了。”

 

壓制新進、虛偽好名,這就是《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江湖。當然這只是一般的“君子”所為,火候老到的“君子”如龍嘯雲輩則更為深沈可怕。

 

對比原著與改編後的《蕭十一郎》,愛情與虛偽這兩種特徵都帶著李尋歡模式的影子,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個模式的題眼歸根結底只有一個詞:錯誤。

 

愛情從一開始就似乎錯了。倘若沒有這段感情,沈璧君可能會與自己的夫君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下去,成為武林中一對人人稱羨的神仙眷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蕭沈的愛情是對正常秩序的一種破壞力量,它的存在帶來了夫妻的反目、世交的失和,甚至相愛的兩人也沒有享受到太多歡樂。尤其是兩人一個是世家千金,一個是“無良”大盜,他們愛情的悲劇意味就顯得尤為明顯。

 

規矩是強者制定的,久而久之成為正統的象徵,之後便成“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正統未必正義,但是正統總強調自身的正義性;又因其強大,壓制異己的聲音也很容易且不遺餘力。當正統不再正義的時候,它仍然以正統自居,也習慣用正義之名來偽飾自己。很不幸的,《蕭十一郎》的江湖與《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江湖類似,正統的象徵連城璧便是一位陰險深沈的翩翩“君子”,真正坦蕩的蕭十一郎卻每每空負污名。當偽善成為正統,何為對何為錯?這之間的判斷也隨之變得模糊而尷尬了。

 

二、楚留香精神

 

正邪顛倒,沐猴而冠。這樣環境中的故事,充滿著壓抑、悲憤與掙札。書中的英雄們,他們的壓力不僅在於強大深沈的對手,更在於對手所代表的正統力量。一句話,天時、地利、人和全在對手那一邊,男主角完全處於劣勢。

 

英雄們只能在惡劣的處境中苦苦抗爭,這時他們所持有的精神面貌如何呢?李尋歡寄情於酒,永遠覺得是自己欠了別人,活得痛苦不堪;至於情歸孫小紅的結局,也只是古大俠給他的一點安慰吧。

 

原著中的蕭十一郎,看似灑脫實則悲苦,他對風四娘說“隨便你問哪一個人,他們都覺得蕭十一郎不是人”。這句話可以看出蕭十一郎的痛苦與自嘲。原著中,蕭十一郎似乎總是為別人在活,他覺得自己不能死,也只是因為要還人情債,暫時不能死。在古大俠《蕭十一郎》的結局有這麼一段話:

 

“你不能死。

我不能死。

風四娘不能死。

沈璧君更不能死。

可是千千萬萬年以來,這世上有千千萬萬的人,有誰能真的不死呢?

有誰能?”

 

生既無奈,死又何妨?何況人總是要死的。這大約可以概括原著《蕭十一郎》的悲觀主義精神吧。

 

電視劇《蕭十一郎》的編劇,可能不希望演繹出這樣悲劇的《蕭十一郎》,而是儘量從樂觀的方向去考慮改編。

 

劇中的蕭十一郎是什樣的人呢?最後一集中沈璧君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喜歡這樣的你…好像呢∼再嚴重的事都可以坦然面對,天塌下來當被蓋!所以你扛得住,你也願意扛!”

 

若說原著描述的是生之無奈,那麼電視劇側重肯定的是生之意義。這讓我不禁想到同是古龍作品的《楚留香傳奇之桃花傳奇》,它的結尾似乎是專為呼應《蕭十一郎》而寫的。

 

他邁開大步,一腳跨出了門——

他開的是哪扇門呢?沒有人知道。

但這已不重要。因為他已來過,活過,愛過——無論對任何人說來,這都已足夠。

 

《蕭十一郎》的編劇有沒有仔細研究過《楚留香傳奇之桃花傳奇》,不得而知。但是電視劇中的基調卻是與它毫無二致的。例如沈璧君與蕭十一郎跳入山谷中,兩人便認為活著的時間是幸運,哪怕是一天兩天,哪怕今後仍有無窮麻煩,只要活著便是幸福。再如冰冰中毒後最多只有一年壽命,靈鷲卻道,就算只有一年時間,也要開開心心活下去,這一年的幸福足夠以後回憶了。

 

原著側重對人生苦難的思考與責問,編劇傾向對人生歡樂的信心與嚮往。到底孰優孰劣,其實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很難分說得清。但是不管孰優孰劣,《蕭十一郎》的改編是一次新穎的嘗試,一次對原著的逆向思考,演繹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俠盜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