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責評論1 
少年王---超現實動作冒險劇

《至原發表討論處》

作者:山居
2003/10/12



1.不忠實於原著

  許多人由於這部戲的原著《衛斯理》而想當然的將《少年王》定位在科幻劇,卻不知大錯特錯了。

  原著《衛斯理》雖然號稱科幻小說,其實是「科」少而「幻」多,並沒有多少真正嚴密的科學知識作為小說的基礎。

  倪匡先生只是展開大膽想像,塑造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完人在神幻的世界到處冒險。其實,《衛斯理》小說真正的閃光點在於通過衛斯理的超現實經歷體現了複雜的人性,或者說是醜陋的人類。那些奇奇怪怪、種類繁多的外星人其實是我們人類不同人性面的寫照而已。

  原著已然如此,到了電視的改編又轉加工,更加減少了其中的「科學」比例,大大增加了「幻想中的冒險經歷」。所以,《少年王》已經完全脫離了「科幻片」的範疇。

  但是,《少年王》的改編不僅僅於「科」、「幻」的比例,它從根本上推翻了原著批判醜惡人性的中心思想,而是成為了一部市場經濟選擇下的純商業片。



2.純商業片

  有華麗的外表,沒有沈重的主題。

  電視劇作為一種藝術作品形式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必須追求高收視率,換言之,從出生一開始,它就是純商業的産物。

  對當今社會的觀眾而言,在茶餘飯後的黃金時間段,用來打發一天辛勤工作的疲勞的消遣,可供選擇的電視劇頻道動輒數十及至數百,瀏覽的時間每個頻道一般不過3、5秒,停留觀看也不過3、5分鐘。如果感覺平淡,就會毫不客氣的一去不復返。一部電視劇要在這麽短的時間吸引觀眾必須要有華麗的外表:耀眼的明星,三角的愛情,熱鬧的情節,靚麗的畫面,優美的配樂……

  《少年王》就是依循這個法則來拍攝的。

  將大量精力用在開場上,以求抓住觀眾。一般觀眾看連續劇的開頭15分鐘覺的不錯,就很有可能會以後一直繼續看下去了,中間就算偶然覺得好像水平下降,除非另外有一台大戲要上台,否則,一般出於慣性是不會輕易換台的。

  《少年王》一開場就是孫殿英挖東陵這個大歷史事件,讓人精神一振;外景選擇在陰森詭異的岩洞,比攝影棚漂亮多了;有大量人馬浩浩蕩蕩的開進皇陵,場面宏大;有製作精良的特效(比蕭十一郎結尾那段有名的「特笑」要作的逼真不少);有奇奇怪怪的石棺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讓人心生疑惑;有衛斯理輕鬆愉快的教訓那些大兵的漂亮打戲……

  《蕭十一郎》雖然製作精良,但論起開場氣派卻遠遠的瞠乎其後。

  到了中期,的確在劇情上《少年王》經不起仔細推敲,但看娛樂劇的觀眾看熱鬧的居多,反正擺明是「超現實」,看到那麽多的俊男靚女,看到吳的大打出手,看到美麗河山,(很喜歡第二單元「百里杜鵑」中那條金沙河,兩岸青山環繞,一帶綠水清澈,那河水緩緩的流進黑暗無際的山洞,就像巨人張口在喝水,有一種異樣的風情)也不虧啊!



3.缺點

  劇情嘛!也不算糟糕,比起《俠女》算是嚴密多了,只是情節不太吸引人倒是真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前後風格不是十分統一。第三單元似乎是個專門寫無聊搞笑劇的編劇寫的。整部戲的風格屬於那種誇張搞笑的舞台滑稽戲的路數。(上海觀眾應該對巫群的扮演者許榕真很熟悉。其他地方的人可能不知道,她是專門從事情景喜劇、滑稽小品演出的,而且聽說,她是出身舞台喜劇世家。)

  選擇她來飾演巫群,由此可知,從一開始,第三單元就準備拍成這種徹底誇張的舞台劇風格。姑且不論將定位為「超現實、動作、冒險」的長篇連續劇這麽拍攝是否合理,首先,整部戲四個單元保持風格基本一致是個最起碼的要求,這點上就已經失策了。

  第一單元的毛病在於主次不分,情節拖沓,犯了和《俠女》一樣的錯誤。如果將靈兒、曹操這條支線稍减一下,再將石棺的主線清理一下,整個單元壓縮到7集以內,就會好看很多。

  至於第二單元的毛病在於沒有特色,沒有高潮,自始至終比較鬆弛、平淡。

  第四單元有不少情節與《蕭十一郎》有雷同之處。(我覺的最明顯應該是衛在白的婚禮上喝的三碗酒,好像與蕭十一郎的7分鐘獨角戲有異曲同工之處。)而且,第四部完全以衛、白、喬、杜的4角愛情為主線,「冒險」遠遠的退居幕後,與《蕭十一郎》以蕭沈愛情為主線也是同一風格。(似乎,第四單元與《蕭十一郎》的編劇應該是一個人。)



回品評《冒險王衛斯理/少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