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原发表讨论处》
作者:山居
2003/10/19
今天晚饭没有喝酒,现在处于清醒状态,回想一下昨晚的思路。
昨晚山居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只是在猜想当初影视公司将《少年王》拍成现在这种样子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选择。但是很显然,影视公司的目的并没达到,他们决策失误了。至于说态度认真与否,觉得影视公司应该是认真的。毕竟没有人有气魄拿2000万元来玩弄,他们只是市场调查、决策方向方面的能力不够罢了。
昨晚刚开始写文章时应该是并没有夸奖《少年王》成功的意思。
只是到后来醉意朦胧,看到有人批评《少年王》,就顺着对方思路劝说对《少年王》这部戏千万不能要求太高。(山居对《萧》和《少》一直都是用两套评分标准的。)评价标准低了,自然看的比较顺眼了。
直到今天,山居看《少年王》这部戏也还是把它当作“一个名叫卫斯理的天才少年的成长史”来看的。
努力忽略时间背景、科学常识、剧情安排方面的漏洞,看吴在4个单元中如何将卫斯理心理逐步成长的足迹表现清楚,看吴的演技比起《萧》这部戏哪些方面有进步了。
看其他演员与吴配的对手戏时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的。
听说吴在《少年王》中也导过戏,就努力寻找哪些场景片段有可能是吴自己导的。
看《少年王》的外景、特效(很喜欢将东陵的外貌用特效作成伏魔金刚的样子,有点意味深长的味道。)
关于音乐方面
由于戏剧风格的不同,配合戏剧风格而存在的配乐风格自然也南辕北辙。
《少》的音乐风格与《侠》完全不同,《侠》剧因为历史背景在明万历中期,又是比较正统的武侠剧,大量运用真实民族乐器来演奏配乐,乐曲风格婉转优美,很符合原剧压抑、凄美的悲剧氛围。
《少》则恰恰相反,时代背景在民国,是东西方文化迅速交流,激烈冲撞时期。或者说那是个什么都不确定、什么都有可能的混乱时代。又是写科幻冒险之类超现实的东西,全剧风格又是搞笑的那种,音乐风格自然也不能和《侠》剧相似了。
所以,出现了大量运用电子音乐、快节奏的片头曲,很多配乐运用了西洋乐器,为了突出卫白恋情又安排了西洋乐器为主的深情片尾曲。(其实山居比较喜欢片尾曲,配乐比较清爽干净,乐器的质感、歌者的声音都听的清清楚楚。只是这样演唱难度就比片头曲要高了。山居能够跟着《我冒险》的音乐乱哼一气,但对《白》就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
其实,《侠》和《少》的配乐写的都比较符合全剧风格,配合的都很好。只是,音乐风格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罢了。
如果站在吴的立场,猜想他很可能会更加喜欢《少》的音乐一点。听说他性格活泼,这种人应该更喜欢快节奏的电子音乐胜过节奏缓慢的民族乐器吧?山居也不确定,只是猜想。不知哪位老资格奇迷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因为在《少》的音乐中吴的发挥空间要远远大于《侠》,在大陆市场中推出的《侠》剧中找不到吴的歌声。而《少》的片头、片尾曲都被收入EP音乐碟片,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很多吴的歌迷一定开心死了。
写文章的技巧已经忘光了,毕竟已经10多年没写东西了。而且,很多文章都是一挥而就,不加修改就上传了。所以很多文章写的思路不清,可能词不达意,造成大家误解。
再次致歉!
回品评《冒险王卫斯理/少年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