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原发表讨论处》
作者:山居
2004/01/13
先解释几个问题。
1. 将《天生绝配》中那个胖嘟嘟的小孩的名字郝邵文写成郝仲文,不是笔误,而是根本从一开始就记错了。
山居对娱乐圈的事情一向没什么兴趣,总不上心,所以经常张冠李戴。(在写给檐上青青草的《奇隆随想》中曾经提到过直到2003年秋天才因为吴的原因搞清楚原来小帅虎的名字叫陈志朋,而不是叫陈志明。怎么样,诸位,山居够伟大的吧,连这个都不知道。)所以,郝邵文变成郝仲文也就是小菜一碟了。
2.好像看到“过儿”要对联,用来写毛笔字。这个只怕山居无能为力:因为五言对联由于字数少,对平仄和意境的要求反而是最高的,十分难写。最近比较忙,(成了新家,万事开头难,比较忙乱。)又是限定“吴”这个题材的,如果要写,真的要好好的定下心来才能写的出来。古语有云:与其献丑,不如藏拙。
又及,阁下临的是谁的帖啊?是基础还是加深?如果你临帖时间小于5年,建议你最好老实点临临《圣教序》、《神策军碑》或者《九成宫》这些帖子算了,打好了基础再玩花样吧。如果超过5年了,倒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向了。想要走“意”路的,要么练点宋四家的行书或者临点《丧乱帖》之类二王的行书,想要“法”路的,可以改去临点颜书或者唐初四大家的楷书,想要走“力”一路的,则可以去临点魏碑。
总之,书法是要花时间的,除了单个字的框架结构,整幅字的相互呼应,勾连安排更是十分讲究的,在初级和中级阶段山居劝你还是脚踏实地多临点帖子吧。
3.至于称呼山居为“奶奶”或“姥姥”的LOCKY,呵呵,你想要让山居生气最好再想点规格更高点的,对于一个有事没事乱翻释、道、景家经书来当作消遣,打发时间的人来说,这点东西实在太小儿科了,不痛不痒,没趣的很。
革命尚未成功,LOCKY仍需努力。
好了,胡说八道到此结束,回归正题,把上次没写完的关于《游侠儿》的一些观后感继续写下去。
6.吴
C.虽然初登银幕,一切生疏,在这部戏里吴的表演有些乏善可陈,但综观全剧,点滴之间仍然可以看出吴的可造之处。后来吴在单飞以后表演事业一帆风顺,非为无因。
首先,吴的外貌出色在先天上就占了很大的便宜,就算演技还需提高,作为青春偶像仍然可以吸引一大批FANS来前仆后续的追星。
其次,吴的身体条件出众,在《游侠儿》这部戏中又是跳舞、又是打架,展现了自己多方面的才能。这样无形中就拓宽了自己的表演道路,可以用武戏来弥补文戏的不足。
举例来说,赵文卓从艺10多年,演戏时仍然称不上细致,表情木纳,(看过10多年前他的几部戏,也看过最近几年他的戏,虽然都只是些许片段,但已经足够看出他的表演问题了,实在进步有限。)但由于赵文卓武戏出色,这些年一直戏约不断。
同理,在《游侠儿》中虽然因为戏份所限,但吴仅有的几小段武打片段仍然很出色,(一开场就是在做替身演员时,与那些饰演流氓的演员间的那场出色打戏,相信当年让喜欢霹雳虎的小孩们一定眼前一亮。)从中可以不难看出以后朱延平导演会安排吴走向动作戏路数的原因。
再次,吴偶然有几个镜头表演的比较自然的时候,灵光一现,隐隐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味道。或者说,在无意识间,吴已经开始自然而然的展现自己的明星气质了,仿佛这个人天生就是应该进入表演天地,让所有人欣赏他在舞台上的四射光芒似的。
在全剧中,个人最欣赏的吴的一个镜头是篝火畔的吴手中拿着扑克牌准备洗牌时的那个斜眼一瞟,非常的自信和轻松,有一派不着斧凿的舒服感觉。只看这一个镜头就会觉得这个演员绝对有成功的天分,就算此刻他的戏再烂也不要紧了,因为他的潜力巨大。
7.无主无次,头重脚轻的框架结构
这部戏因为是为小虎队量身定作的,又增加了一对姐弟来做伴,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主角众多,最后就变成了没有重点,也就没有主角。
在一部长篇作品中如果出现多个主角倒是有足够的时空来承受,只要驾御的好,反而可以形成一种时间空间的立体张力,宏大的场面造成故事情节、冲突的曲折多变,增加故事的可看性,作品的深度、厚度。典型的成功案例:现代的《天龙八部》,古代的《水浒传》、《三国演义》……
但是,《游侠儿》只是一部90分钟的电影,充其量只能算中篇作品,它的空间有限,就无法承纳这种多头模式。哭笑帮、苏、陈、吴、山中姐弟,5个锲子5条线,刚刚5方人马被藏宝图牵引而聚集起来,5线合一,观众弄清楚众多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影片就已经花去了一半以上的时间。故事等于用了一半时间来做这个开头,结果造成了整体框架明显的头重脚轻,故事脉络支零破碎。
按照山居的感觉,影片的这个开头其实可以用来做电视连续剧的开头倒还行。
想到这儿,就觉得有点奇怪,这些年影视界流行将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影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画魂》……甚至包括去秋时节吴参与客串、宁静主演的《六指琴魔》。
怎么不见将当年大红大紫的《游侠儿》改编成连续剧?肯定会让一大批喜爱小虎队的当年的孩子,如今常常爱玩一把怀旧情调的小资们心花怒放的。
是找不到合适的三人组合接替小虎队?还是剧本本身可供拓展的空间不够?或者资金,版权……???冥思中……
8.音乐
作为量身定制的作品,小虎队在影片中配唱插曲,顺理成章。虽然3人歌喉勉强,唱功平平,但音乐的旋律优美,音阶跨度小,演唱难度不大,再加上影片特定的故事环境氛围的薰陶感染,所以听来仍然相当悦耳感人。
至于吴在音乐方面的表现,仔细听来,吴的沙哑声音的确与另外两虎差之甚远,甚至可以说有点儿格格不入。但正因如此,反而独树一帜,在3人的合唱中,一下就跳了出来,让人毫不费力的就分得清清楚楚。缺点也就成为了特点,而在娱乐圈中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这就是吴能够让人过耳不忘的特点。
奇怪,撇开唱功的进步不论,单说声音,在《转弯》中吴的声音好像和10多年前相差不大嘛,还是那种半死不活的细细沙沙,含含糊糊,与他的外表形象南辕北辙,这个人还真是有趣的紧。
9.片中最喜爱的角色
大家一定会猜想山居说的是吴,错了,不是吴,当然也不是另外两只小虎,更不是其他人,而是苏家里养的那条名叫“小白”的可爱的长毛白狗。胖乎乎,傻忽忽的,长长的白毛差不多遮住了眼睛,简直是我见犹怜啊!
不知怎么的,看到“小白”竟然想到了胖乎乎的加菲猫。好吃懒做、得意洋洋的加菲猫可是山居最喜爱、最羡慕的动物了,心极往之,很以加菲猫的生活状态为自己努力的人生目标。最后一个镜头,用慢镜头拍摄的可爱的大白狗飞奔着扑向张开双臂迎接的苏,好一幅人狗情深缘未了的画面。
哎呀,简直是羡慕死山居了。
影片结尾时候,山居盯着那条飞奔的大白狗两眼放光的模样,估计和前两天檐上青青草在网上听到NORTHSNOW描述余自敏那个小东西(按照NORTHSNOW的称呼)的吐血戏时,那个“口水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键盘”的状态差不太多了。
哎呀,将余自敏和“小白”相提并论,一定把檐上青青草给气的够戗,好像有点讨打了。赶快打住,不说了。
好了,一句话总结,一部10多年前的纯粹的商业娱乐片也实在没有什么更多可说的了,如果不是因为《游侠儿》是吴的作品,(甚至是第一部电影作品,有纪念意义。)山居对它实在没什么太大兴趣。不过,作为看过就忘,用来放松神经的调剂品,它还算是相当不错的。
THE END!
回品评其他电影
|